近日,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烟台市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按照《规划》,我市将逐步形成“一带两域,陆海统筹;三区七湾,协同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种类别,对全市海岸线进行分类管控。《规划》公示时间截至今年8月1日。
为全国首个市级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
今年6月中旬,《烟台市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作为全国首个市级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市级海洋与海岸带专项规划,《规划》聚焦陆海统筹现实问题,统筹了海洋、海岸带空间及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落实了海岸建筑退缩线相关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规划》期限为2021-2035,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为沿海县级行政区管理的陆域和海域。海域规划范围面积约1.16万平方千米;陆域规划范围面积约1.39万平方千米。依托海岸带,构建陆海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协调海岸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开发保护活动,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规划》基于烟台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海岸线为轴,逐步形成“一带两域,陆海统筹;三区七湾,协同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 其中,“一带”为海岸带,“两域”为陆域和海域。“三区”为东部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西部创新活力区、南部双碳智谷示范区。“七湾”为芝罘湾、八角湾、龙口湾、四十里湾、蓬莱湾、太平湾、丁字湾。将海岸带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海岸带空间发展,重视陆海功能衔接,有序推动陆海生态全域保护、陆海环境协同治理、陆海资源互补利用、陆海产业融合互动、陆海交通互联互通、海洋灾害联防联控。
对七大海湾进行具体定位
立足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开发程度,《规划》对“七湾”作出了具体定位。
其中,芝罘湾 定位为集金融商务、现代航运、文化旅游、海工装备制造、医养健康、会展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湾区。八角湾 定位为集蓝色种业、海洋科技创新、会展服务为一体的特色湾区。龙口湾 定位为集临港化工、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现代渔业和滨海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湾区。四十里湾 定位为集生物医药、康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湾区。蓬莱湾 定位为集海工装备制造、临港新能源产业、港口物流和滨海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湾区。太平湾 定位为集临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现代海洋产业为一体的特色湾区。丁字湾 定位为集现代渔业、休闲度假、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新能源产业为一体的双碳智谷示范区。
对全市海岸线分三类进行管控
《规划》将我市海洋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海洋发展区,并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种类别,对全市海岸线进行分类管控。
着眼精细化管控海岸线,我市将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严格保护自然岸线,限制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严格保护特殊用途海岛和生态保护类海岛;优化利用有居民海岛,改善海岛人居环境;无居民海岛实施“清单式”管理,逐岛(岛群)明确功能、管控要求和保护措施。严格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地,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生存环境。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海岛整治修复、河口海湾整治修复、滨海湿地恢复修复。加强陆源污染防治、港口污染防治、近岸海域养殖污染防治、海上垃圾污染整治。
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使用岸线和海域
在海洋产业布局优化和海岸带空间品质提升方面,《规划》也逐一进行了明确。
未来,我市将引导海水养殖向远岸深水拓展,保障海洋牧场用地用海,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以西港区为核心港区,蓬莱东港区、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为主要港区,其他港区为补充,各具特色、层次分明、错位发展的现代化大型港口集群。统筹陆海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海洋旅游示范区建设,引导多产业融合新业态。优化岸线资源配置,提高准入门槛,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使用岸线和海域。
《规划》提出拓展公众亲海空间,以生态修复、保育为重点,严格保护沙滩、湿地、沿海防护林等生态资源,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拓展海滨休闲旅游功能。重点推进滨海公共空间的活力再造,完善与升级滨海沿线服务设施,优化滨海公园的品质和活力。合理预留滨海公共空间,展示海洋工业文化。优化城镇风貌加强市政道路指引,增加城市内部与滨水空间的视线通廊。加强建筑高度指引,按照高度严格控制区、高层集聚区、高层引导区与一般控制区进行分类引导。加强建筑风貌管控指引,中心城区划定风貌基调区,对色彩基调进行控制;县级市以乡土基调和传统基调为主。整合滨海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突出因海兴城、临海而聚、倚山就势的沿海空间特色,传承烟台海防文化与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