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源网
数字能源网
您的位置:首页>分站>核电能

中国承担!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合同签订

  • 2024-03-01

万物生长靠太阳,童谣里唱的“种太阳”,正在被人类一点点变成现实。当地时间2024年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这是中国在成功安装其心脏设备之后,再次承担其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中国人将再次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中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中方愿继续同各方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合力突破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Pietro BARABASCHI)、副总干事罗德隆,中国驻马赛总领事董广利,中核集团副总经理申彦锋、副总经济师王德林,Framatome高级副总裁凯瑟琳·科南德,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相关代表等出席见证。

关键工程交给中国,出于ITER组织对中国团队的高度信任。巴拉巴斯基表示,中国在技术和人力方面为ITER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建设现场拥有强大的高技能建设人才队伍,中国承接核心装置安装合同,正在出色完成组装任务,非常值得信赖!

申彦锋表示,协议签署意味着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已经成为目前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这是中核集团携手各方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核工业产业链分工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将极大提高中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度,助力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

地球万物生长所依赖的光和热,源于太阳核聚变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

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自2008年以来,中国承担了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涉及磁体支撑系统、磁体馈线系统、电源系统、辉光放电清洗系统、气体注入系统、可耐受极高温的反应堆堆芯“第一壁”等核心关键部件。

在探索核聚变的过程中,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我国核科技与核能发展主力军的作用,坚持落实国家核能“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长期坚持核聚变能源的研发,推动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提升中国在国际聚变领域的地位,在人类未来能源探索的道路上贡献中国力量,展示中核精神。

一直以来,中核集团积极参与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研制相关工作。2019年9月,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与ITER签订TAC-1安装合同,标志着中国开始深度参与实验堆“心脏”——托卡马克装置核心设备的安装。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国际合作精神,实现安全生产,质量总体受控,完成一系列重大里程碑节点,合同履约总体评价高。2023年11月,巴拉巴斯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关键部件交付到核心装置安装,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衷心感谢中国的坚定承诺和长期支持,期待与中国继续深化合作。

据了解,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真空室外形像一个甜甜圈,但是由于尺寸巨大,为了便于安装,整个真空室被分成了9个真空室模块,但真空室模块本身也是三层夹心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40度真空室扇段、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本次中标的真空室模块组装工作就是像穿衣服一样,将真空室冷屏、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集成组装到真空室扇段上,然后再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堆坑内。真空室模块9个扇区,单独完工交付,9个扇区的计划安装总工期为35个月。

集团公司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产业开发和国际合作部,中核工程、中国核建、西物院、战略规划总院、中核二三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推荐文章